首页 骨肉瘤病友群文章正文

肿瘤骨转移治疗新策略:这些治疗新进展带来希望

骨肉瘤病友群 2025年11月03日 17:47 289 癌症群管理
全国癌症病友群二维码微信号:18768497141
添加管理微信进病友群☝
已有10w+患友交流讨论❤

复制微信号

"医生,我是不是没救了?"这是许多患者在得知肿瘤发生骨转移后的第一反应。

然而,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这一局面——骨转移已不再等同于生命的终点,近年来肿瘤骨转移的治疗策略正经历从单一姑息治疗向多模态精准治疗的革命性转变,各种创新疗法不断涌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认识骨转移:发生机制与类型

 

骨转移是指原发于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扩散到骨骼并在其中生长形成新病灶的过程。

 

脊椎和骨盆是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其次是肋骨、股骨和肱骨。这些骨骼血供丰富且血流缓慢,为肿瘤细胞“定居”提供了有利环境。

 

任何癌症都可能发生骨转移,但最常发生骨转移的肿瘤包括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和甲状腺癌。其中,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高达65-75%,前列腺癌为65-75%,肺癌为30-40%。

 

骨转移可分为三种类型:溶骨性、成骨性和混合性。溶骨性转移以骨质破坏为主,常见于乳腺癌、肺癌和肾癌;成骨性转移则表现为异常骨质增生,多见于前列腺癌;而混合性则兼具两种特征。


 

 

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疼痛是骨转移最常见且最早出现的症状。这种疼痛具有几个特点:位置固定、进行性加重、夜间明显,休息后不缓解,常规止痛药效果有限。

 

除了疼痛,骨转移还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病理性骨折:轻微外力甚至日常活动就可能导致骨折

-脊髓压迫:脊椎转移可能压迫脊髓,导致瘫痪、大小便失禁

-高钙血症:骨质破坏释放大量钙离子,引起恶心、嗜睡等症状

 

当出现疑似骨转移症状时,医生通常会安排以下检查:

l 骨扫描(ECT) 能早期发现全身骨骼的异常代谢区域,是筛查骨转移的敏感方法;

l CT和MRI可清晰显示骨质破坏的程度和范围,特别是MRI对早期骨髓浸润非常敏感;

l PET-CT 兼具解剖和功能信息,对发现微小转移灶具有独特优势。

l 确诊仍需通过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类型和分子特征,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三、常规治疗手段


如今的骨转移治疗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治疗体系。常规治疗手段包括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这些方法经过长期临床验证,疗效确切。

放射治疗作为骨转移疼痛的经典治疗方法,有效率可达70-90%。除了缓解疼痛,放疗还能有效预防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的发生。

在药物治疗方面,双膦酸盐类药物和地舒单抗构成了基础治疗框架。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缓骨质破坏进程,显著降低骨相关事件的发生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药物需要长期规范使用,并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当出现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等严重并发症时,手术治疗就成为不可或缺的选择。通过内固定器材稳定骨骼,或通过减压手术解除神经压迫,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4大癌种骨转移精准治疗新进展

 

在了解基本情况后,我们将目光投向最具突破性的领域——针对不同癌种的精准治疗。下表概括了四大常见肿瘤骨转移的最新治疗进展:


 

癌种

治疗新进展

临床获益

乳腺癌

1. 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改变晚期治疗格局。
2. 免疫联合化疗:阿替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用于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改善PFS。
3. 立体定向放疗(SBRT):对寡转移灶进行积极局部治疗,可改善无进展生存期。

1. 显著改善HR+患者无进展生存期。
2. 在PD-L1阳性患者中延长PFS。

前列腺癌

1. 镭-223核素治疗:精准靶向成骨性病灶,显著延长生存期。
2. 177Lu-PSMA疗法:获批用于PSMA阳性的mCRPC,显著延长OS。
3. 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用于HRR突变的mCRPC,延长PFS。
4. 免疫治疗探索: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多西他赛,或伊匹木单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显示一定疗效。

1. 延长总生存期,推迟症状性骨骼事件。
2. 改善经治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3. 为特定基因突变患者提供有效选择。

肺癌

1. 靶向治疗: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用于敏感突变患者,延长PFS。
2. 免疫治疗:一线帕博利珠单抗治疗骨转移患者,可获得更高ORR和更长OS。与地舒单抗、放疗或抗血管药物联用有协同作用。
3. 联合治疗: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改善患者预后。

1. 为EGFR/ALK等驱动基因阳性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
2. 尽早使用免疫治疗或联合方案,可提升疗效。

肾细胞癌

1. 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卡博替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成为重要方案。
2. 立体定向放疗(SBRT) 用于加强局部控制。

联合方案相比传统治疗显著改善PFS和OS。

 

 

五、精准放疗进展

 

近年来,精准医疗理念的引入为骨转移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代表了放疗技术的重大进步,它能够像"精确制导导弹"一样,在给予肿瘤更高剂量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临床数据显示,治疗3个月时,高剂量SBRT组的疼痛缓解率可达40%,显著高于常规放疗的21%。对于一般状况良好、转移病灶局限的患者,SBRT正成为优选的局部治疗策略。

更令人振奋的是FLASH放疗技术的突破。这种采用超高剂量率照射的新技术,在早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卓越的正常组织保护效果。质子FLASH放疗对肢体骨转移不仅安全有效,还显著降低了放射毒性,为邻近重要器官的骨转移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六、放射性核素治疗

 

放射性核素治疗近年来取得显著进展,实现了从“粗放式”到“精准靶向”的转变。镭-223是骨转移治疗的重要突破,这种α粒子发射体药物能精准靶向成骨性病灶,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周围组织损伤极小。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镭-223不仅能延长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生存期,还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最新研究热点177Lu-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疗法更是将精准医疗理念发挥到极致。通过靶向前列腺癌细胞特有的PSMA蛋白,该疗法能像“智能导弹”一样精准识别并摧毁转移病灶。

 

2022年,美国FDA已批准177Lu-PSMA-617用于治疗PSMA阳性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标志着核素治疗进入精准靶向新时代。

 

 

七、免疫与靶向治疗

 

骨转移的治疗已进入精准时代。研究发现,虽然骨转移灶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反应存在异质性,但一线使用(如在肺癌中)或与地舒单抗、放疗等联合,能显著提升疗效与生存期。

在靶向治疗领域:

l 肺癌:以奥希替尼为代表的第三代EGFR靶向药,为EGFR突变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

l 肾癌:卡博替尼等多靶点药物联合ICIs,已成为指南推荐的标准方案。

l 前列腺癌与乳腺癌:针对特定基因突变(如HRR、BRCA),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他拉唑帕尼) 相比传统化疗或激素疗法,能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标志着治疗进入基于生物标志物的个体化新阶段。

 

 

医学的进步正在重塑我们对肿瘤骨转移的认知。从过去的束手无策,到现在的多管齐下;从单一的姑息治疗,到综合的精准医疗,这一转变让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

骨转移诊断已不再是“生命倒计时”的代名词。相反,它代表着一段需要精心管理和积极治疗的特殊时期。随着更多创新疗法的出现和治疗理念的更新,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患者能够从中受益,实现长期高质量的生存。

对于正在面对这一挑战的患者和家属而言,重要的是保持信心,积极配合医疗团队,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在这个精准医疗的时代,希望始终存在。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信息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未做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肿瘤骨转移治疗新方案 肿瘤骨转移 肿瘤骨转移治疗

发表评论

癌症病友网 Copyright © 肿瘤癌症家园♥祝您早日康复! 鄂ICP备17000868号-2  |   Theme by 抗癌群 网站地图
BaiduTrust安全认证签章
复制成功
微信号: 18768497141
添加管理微信进病友群☝
已有10w+患友交流讨论❤
癌症病友群二维码我知道了

微信号复制成功

10万+真实病友交流经验,广告勿扰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添加管理受邀进群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