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群聊答疑:您好,我爷爷73岁,胃癌,胃部全切,医生让六到八个月间注射一次维生素B12,连续三天。我们买的是1ml:0.5mg的,而说明书上说成人最...
2025-05-26 797 注射维生素B12剂量 胃癌胃部全切维生素B12 胃癌全切交流群 胃癌
胃癌,这个长期威胁国人健康的"隐形杀手",每年夺走约26万条生命,在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中高居第三。更令人忧心的是,我国胃癌早期诊断率不足20%,远低于日韩(60%以上),导致五年生存率仅为35.9%。如何破解我国胃癌的早筛困境?
6月25日,浙江省肿瘤医院与阿里巴巴达摩院联合发布的全球首个胃癌影像筛查AI模型DAMO GRAPE,给出了革命性答案:无需特殊准备,一次平扫CT即可实现高效胃癌筛查。这一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或将成为改变全球胃癌筛查模式的里程碑。
中国在胃癌防治上面临三个环环相扣的大难题,就像三个紧紧咬合的齿轮,让我们的防治工作举步维艰。
第一个难题是"发现难"。做个胃镜检查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全国能做到的人还不到三成。一方面是很多地方医院设备简陋、医生经验不足,另一方面老百姓也害怕做胃镜。这就导致我国早期胃癌发现率只有20%,而日本韩国能达到60%以上。很多患者来医院时,病情已经拖到中晚期了。
第二个难题是"治疗难"。当患者终于确诊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窗口。现有靶向药物仅能覆盖HER2阳性等少数患者,而占大比例的晚期患者仍深陷化疗疗效瓶颈。更令人忧心的是,即便像CLDN18.2这样能覆盖40%患者的新靶点出现,基层医院也常因检测能力不足而无法精准识别受益人群,导致创新疗法难以惠及最需要的患者。
第三个难题是"资源分配难"。好医生、好设备都集中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基层医院要啥没啥。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在县医院查不出问题,拖到晚期才来大医院,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这种医疗资源的不均衡,让胃癌治疗陷入"发现晚-难治疗-资源缺"的死循环。
“平扫CT+AI”的胃癌筛查新模式是一种突破性的无创筛查方法,该算法通过多尺度特征融合技术,能够精准捕捉0.1毫米级的胃黏膜细微变化,这个精度相当于三根头发丝并排的厚度,为早期胃癌的识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
其核心特点是便捷、高效、可及性强。患者只需进行常规腹部平扫CT检查,无需空腹或特殊准备,AI模型即可在几分钟内完成分析,通过颜色标识(绿色低危/红色高危)和风险概率值(阈值50%)提示胃癌风险,并自动标注可疑病灶区域(如胃壁增厚)。
这一模式的检出率显著提升,支撑这一技术突破的是庞大的临床数据基础。研究团队整合了全国20个医疗中心超过10万例的CT影像数据,建立了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最全面的胃癌CT影像数据库。这些数据不仅覆盖了各期胃癌的典型表现,还包括了各种胃部变异形态,确保系统能够适应复杂的临床实际情况。
在诊断性能方面,系统展现出了惊人的准确度。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达到58.7%,对中晚期胃癌的检出率更是接近100%,基本实现了不漏诊。更令人惊叹的是其诊断速度——平均每例仅需3分钟,比人工诊断效率提升了300倍,这意味着在基层医院也能实现大规模的快速筛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精准分流功能。系统通过科学的算法评估,仅建议约6%的高危人群接受进一步的胃镜检查,这样既保证了筛查的准确性,又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在经济性方面,该技术预计能将胃癌筛查的人均费用从800元左右降至200元以内,降幅达到75%,使得在基层医疗机构大规模开展胃癌筛查成为可能。
"这项技术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创新性,更在于它真正解决了临床痛点。"程向东教授如此评价,"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把既能保证精准度,又能实现普及化的'金钥匙',这将彻底改变我国胃癌筛查的现状。"
随着检测网络的完善和基层医院检测能力的提升,更多胃癌患者将能够受益于这一精准医疗成果。展望未来,随着更多靶向药物的研发,胃癌治疗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提升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带来新的希望。
相关文章
胃癌群聊答疑:您好,我爷爷73岁,胃癌,胃部全切,医生让六到八个月间注射一次维生素B12,连续三天。我们买的是1ml:0.5mg的,而说明书上说成人最...
2025-05-26 797 注射维生素B12剂量 胃癌胃部全切维生素B12 胃癌全切交流群 胃癌
胃癌,这个让许多患者感到恐惧的疾病,为什么会被称为“幸运癌”?在细读这一称呼背后的深意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胃癌的发病机制、症状以及治疗方法,以及为什么...
2024-12-10 1319 胃癌 胃腺癌 胃癌为何被称为幸运癌 胃癌为什么叫幸运癌
10万+真实病友交流经验,广告勿扰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号,粘贴微信号,搜索即可!添加管理受邀进群讨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