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群聊答疑:病人现在嗜睡,血氨很高,这种情况适合继续用靶向药吗?不用会不会进展更快?唐克 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 肿瘤五科收治疾病:...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新标准,肝癌与门静脉癌栓的密切关系

添加管理微信进病友群☝
已有10W+患友交流讨论❤
复制微信号
导读:肝癌与门静脉癌栓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癌栓的诊断需结合肝癌的确认。AFP是肝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其诊断标准和与肝病背景的关联至关重要。针对特定的高风险人群,定期筛查可提高早期发现肝癌的机会。
肝癌门静脉癌栓大多是肝癌发生、发展的结果,对癌栓的诊断必须结合肝癌的诊断,若肝癌诊断明确,又有门静脉癌栓的征象,则肝癌癌栓诊断成立。但也有例外,个别患者是以门静脉癌栓为首发病变或肝癌术后以门静脉癌栓为复发的表现,这里分别加以论述。
在现代影像学出现之前,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主要依据甲胎蛋白(AFP),单项AFP指标诊断肝细胞癌的标准是:AFP≥500μg/L持续1个月或AFP在200~500μg/L持续2个月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者;如果AFP在50~300μg/L之间,应严密观察其动态变化。
在观察过程中,当AFP逐步上升,达到上述指标时,也可诊断肝癌;对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现AFP从低浓度逐步上升到高浓度,或呈马鞍型曲线变化,而肝功能、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转酞酶等正常时也可诊断肝癌。但必须注意,AFP单项指标诊断肝癌时,应先排除患者有无妊娠、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睾丸或卵巢胚胎肿瘤的存在。
2011年,卫生部发布最新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年,16:10),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1)病理诊断标准:
肝脏占位病灶或者肝外转移灶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标本,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诊断为肝癌。
(2)临床诊断标准:
要求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中的1+2(1)两项或者1+2(2)+3三项时,可以确立肝癌的临床诊断:
①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HBV和(或)HCV抗原阳性的证据。
②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cd tomography,CT)和(或)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a.如果肝脏占位直径≥2cm,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一项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即可诊断HCC;b.如果肝脏占位直径为1~2cm,则需要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方可诊断HCC,以加强诊断的特异性。
③血清AFP≥400μg/L持续1个月或AFP≥200μg/L持续2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
就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而言,对于患者的肝病背景应予以充分重视。我国95%的肝癌患者具有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背景,10%有丙肝病毒(HCV)感染背景,还有部分患者HBV和HCV重叠感染。对下列危险人群应特别加以关注:中老年男性中HBV载量高者、HCV感染者、HBV和HCV重叠感染者、嗜酒者、合并糖尿病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者。此类人群在35~40岁后,每6个月应定期进行筛查(包括血清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当出现AFP升高或肝区“占位性病变”时,应立即进入诊断流程,严密观察,力争早期作出诊断。
标签: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 肝癌与门静脉癌栓的关系 肝癌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 肝癌患者微信交流群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