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肌少症的隐秘面纱,抗癌路上的“隐形杀手”
微信号:18768497141添加管理微信进病友群☝
已有10w+患友交流讨论❤
复制微信号
在抗癌路上,患者和家属往往密切关注肿瘤大小的变化,却容易忽略一个潜藏的"隐形杀手"——肌肉减少症(肌少症)。超三成的癌症患者患有肌少症,而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这一比例更高。这种进行性的肌肉流失不仅让患者感到虚弱乏力,更会显著降低对化疗、放疗的耐受性,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甚至直接缩短生存期,形成需要高度警惕的恶性循环。
对肿瘤患者而言,科学防治肌少症,本身就是抗癌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今天,我们将结合最新发布的两份共识,《肌少症膳食营养处方及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与《肿瘤相关性肌肉减少症营养及多模式防治专家共识》,为您详细解读如何打破这一恶性循环,为抗癌之路储备核心战斗力。
一、早期识别
您可以这样初步自测
肌少症起病隐匿,但并非无迹可寻。肿瘤患者和家人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初步筛查,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测方法,但需注意,自测结果仅供参考,若存在疑虑或症状明显,建议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
小腿围测量: 用软尺测量小腿最粗处的周长。男性小腿围<34厘米、女性<33厘米,可能提示肌肉量减少。也可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围成指环,若指环能轻松环绕小腿最粗处,可能存在肌少症风险。
握力测试: 使用握力计测量优势手的最大握力。男性握力<28千克、女性<18千克,提示上肢肌肉力量下降。
躯体功能测试:
6米步行测试:以日常速度行走6米,若耗时超过6秒(即速度<1米/秒),提示功能减退;
5次起坐测试:从椅子上站起并坐下5次,若用时超过12秒,可能存在问题。
二、营养干预
储备你的核心战斗力
对肿瘤患者而言,吃对、吃好,是留住肌肉、支撑治疗的第一道防线。
蛋白质:基石与核心
共识对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给出了精细化的蛋白质推荐:
基础推荐量:健康老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 1.0~1.5 g/(kg·d)。
肌少症患者:推荐摄入量提高至 1.2~1.5 g/(kg·d)。
当存在急性或慢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或创伤时,蛋白质需求进一步增加,推荐摄入 1.5~2.0 g/(kg·d)。这对于正处于治疗期的肿瘤患者尤为重要。
来源选择:优质蛋白质比例应达到50%~75%。应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鱼虾、瘦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及大豆制品。
分配技巧:蛋白质的摄入应均匀分配到一日三餐中。基于中国老年人群的横断面研究显示,蛋白质均衡分布在三餐的老年人四肢肌肉量更高。避免将一天所需的蛋白质集中在一餐摄入,例如早餐可吃鸡蛋加牛奶,午餐摄入鱼或瘦肉,晚餐搭配豆制品。
当膳食摄入不足时,共识建议应额外补充优质蛋白质。
补充剂量:推荐每日额外补充 20~40 g 优质蛋白质。
种类选择:首选乳清蛋白,其中分离乳清蛋白因蛋白质含量更高(≥90%),可以更好地激活肌肉蛋白合成,作用更佳。
精准补充“肌肉靶向”营养素
《肌少症膳食营养处方及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5)》明确提出“肌肉靶向营养(muscle-targeted nutrition)”的概念,指通过特定的营养成分优先作用于肌肉组织,以改善肌肉健康。对于肿瘤患者,精准补充这些营养素至关重要。
亮氨酸(≥3 g/d):作为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在促进肌肉蛋白质合成中发挥关键作用。共识推荐每日补充量不低于3克。老年人补充1.2~6 g/d亮氨酸耐受性良好。
HMB(≤3 g/d):HMB(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是亮氨酸的代谢产物,可促进肌肉蛋白合成和减缓肌肉蛋白分解。Meta分析显示,补充HMB有益于改善老年人的肌肉量和力量,尤其推荐久坐或卧床的老年人使用。
维生素D(800~1000 IU/d):维生素D通过与肌肉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能够促进成肌细胞分化、增强肌肉的胰岛素敏感性。共识推荐补充维生素D 800~1000 IU/d,使血清25(OH)D水平≥75 nmol/L。
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不低于2 g/d):具有抗炎活性。Meta分析显示,每天摄入n-3多不饱和脂肪酸超过2g能增加肌肉量并提高步行速度。
善用口服营养补充(ONS)
当肌少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蛋白质缺乏、食欲食量下降,不能通过膳食获得足量营养时,应及时进行口服营养补充。共识强调,应采用适宜的营养筛查/评估工具识别有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人群,尽早开始ONS。每天经口服营养补充能量200~600 kcal,优质蛋白质15~20g。
ONS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适时调整营养补充方案。若合并其他疾病,需在专科医生和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口服营养补充。
三、运动干预
留住肌肉的“不二法门”
抗阻运动(最有效)
共识强烈推荐抗阻运动作为改善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生活质量的核心方式。
推荐方案:每周进行2~3次,每次2~3组,每组8~10个动作,每个动作重复8~12次。
运动强度:强度为60%~80% 1次最大重复重量(1RM),虚弱老人可从40%~60% 强度开始,逐渐增加。
持续时间:每次持续30~60分钟(含热身和放松,实际运动时间20~45分钟),至少持续≥12周的中等强度抗阻运动。
有氧运动与平衡训练
有氧运动:对肌肉质量的直接作用有限,但可以显著改善功能性活动能力。推荐每周进行3~5次,每次20~60分钟,强度50%~70% HRmax(最大心率)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太极拳等可提高身体稳定性,预防跌倒。
多组分运动与生活方式
多组分运动:不同运动方式的多组分联合运动干预能通过多方面协同改善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效果优于单一运动模式。推荐每周2~3次,每次45~60分钟以抗阻运动为基础的综合中等强度多组分运动。
减少久坐:共识强烈建议减少静坐/卧,增加日常身体活动量。《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建议老年人要限制久坐时间,用任何强度(包括低强度)的身体活动替代久坐。
四、特别关注
肿瘤患者的个性化方案
肿瘤患者情况复杂,需个体化应对。共识也对合并不同疾病的人群给出了细致指导。
合并营养不良:
这是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情况。能量摄入应保证30~35 kcal/(kg·d),并应尽早开始ONS。
警惕“少肌性肥胖”:
即体重正常或超重,但肌肉量严重不足。这种情况预后更差。应采用低脂肪高蛋白的限能量饮食,并严格结合有氧+抗阻运动。
应对高龄与治疗副作用:
食物应制作得细软可口,实行少量多餐。常规使用ONS、特医食品等是保证营养的重要手段。
肌肉,是肿瘤患者
储备抗癌力量、抵御治疗风暴的“硬通货”
不要等到
体重明显下降、走路摇摇晃晃时才追悔莫及
从今天起,与您的医生和营养师一起
为自己制定一份
集营养支持和运动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方案
用坚实的肌肉
支撑起更长的生存期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标签: 肿瘤肌少症 肌少症 肿瘤肌肉减少症 肿瘤患者消瘦怎么办 肌少症膳食营养处方 肿瘤相关性肌肉减少症营养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